网页已经闲置了一段时间,为确保不会错过最新的内容。请重新载入页面。立即重新载入
查看更多「香港好去處」精彩內容
由文创产业发展处作为主要赞助、香港设计中⼼(HKDC)呈献的展览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,将于今个秋季于深⽔埗 DX 设计馆隆重展出,展期为 2025 年 9 ⽉ 12 ⽇⾄ 11 ⽉29 ⽇。
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:将香港的纺织传统编进当下
由罗⽒针织⼯作室黄靖贻策展的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展览透过触感的形式,再次连结香港的纺织历史。纺织业曾为香港的重要经济⽀柱,在 1970 年代末⾄ 1980 年代初期,香港曾是全球第三⼤纺织品出⼝地。随时代变迁,香港纺织业于 1990 年代後陆续北移,香港亦逐步转型为⾦融、航运和贸易中⼼,然⽽,纺织业的文化⼯艺仍值得珍惜与重视。
是次展览以细腻⽽带有温度的⼿法,向昔⽇辉煌的制衣业致敬,藉设计作为桥梁,将昔⽇与当下紧密相连。观众可透过创新的纺织作品及互动装置,触摸针织的质感与⼯艺,并共同参与创作过程,深入理解纺织所承载的故事与文化脉络。
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展览展⽰灵感如何源⾃⽇常⽣活之中,无论是服饰、家居摆设,以⾄⽇⽤品。展览将历史与创新融合,既向本地⼯艺致敬意,亦启发⼤众思考设计与香港文化之间的关系。
香港设计中⼼⾏政总裁陈娜嘉女⼠表⽰:「我衷⼼感谢文创产业发展处、策展伙伴及⼀众参展单位的⽀持,让是次展览得以成事。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正是⼀段精彩的旅程,带领观众回顾香港昔⽇纺织业蓬勃的黄⾦时代,结合现代设计元素,为本港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意义与⽣命,藉此唤起⼤众对本地⼯艺的珍惜和重视。香港设计中⼼将继续发挥桥梁的⾓⾊,连结设计、文化及建筑等不同业界,推动香港创意产业发展。」
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展览策展⼈黄靖贻女⼠表⽰:「近年来,本⼟文化⼯艺迎来⼀场创意复兴,设计师重新演绎⽵笼、花牌扎作、⽵棚等⼯艺,为其赋予新⾯貌。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延续这股创新动⼒,为纺织注入活⼒,让⼤众重新认识传统的纺织技艺。我们衷⼼感谢香港设计中⼼对是次展览的全⼒⽀持,并致⼒推动针织⼯艺的发展,让这项⼯艺得以承传,在 21 世纪继续绽放光芒。」
以针线编织出香港的多元文化
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透过针织艺术作为媒介,探索并重塑香港的传统文化。展览展⽰多件受香港建筑、社区与⽇常⽣活所启发的艺术创作。
其中重点展品为「怪兽⼤厦」系列针织艺术品,由罗⽒针织⼯作室创作,共有 26 件针织艺术品,向香 港不同年代的特⾊⼤厦致敬。每件作品均以细致的编织技巧呈现本地文化的精髓,邀请参观者触摸作品,近距离感受针织纹理。系列亦包括地阶上展出的各种香港旧式阶砖图案,勾起对经典建筑设计的共鸣。场内顶部亦会设有⼤型 LED 幕墙,展⽰作品由设计概念到完成的设计过程,让公众⼀览创作背後的匠⼼。
此外,是次展览亦将特别展出「编织深⽔埗街头艺术活动」(Yarn Bombing@SSP)之作品,将全球各地盛⾏的针织涂鸦(Yarn Bombing)热潮带进香港纺织重镇深⽔埗。系列以「夏⽇蔬果」为主题,展出由深⽔埗区内少数族裔社群及师⽣共同创作的针织公仔,展现区内的街头活⼒与纺织文化的承传。
认识针织:由展览⾛进针织⼯艺的现代化应⽤
除展⽰作品外,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同时以互动的⽅式邀请⼤众重新认识针织⼯艺。展览特别呈现多项创新纺织技术及针织⼯艺,启发观众从中发掘对针织的兴趣。展览设有四个互动装置,展⽰针织设计如何与现代⽣活接轨:
· 纺织品循环再造系统:由香港纺织公司龙达纺织(Novetex)与研发伙伴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⼼(HKRITA)共同开发纺织品循环再造系统「The Billie System」,将纺织废料及旧纺织品转化成再造纤维,制作可持续发展的时装织品。
· 再造纱线:展⽰区展出多款以旧衣服、⿂网及⽔樽等⽇常废料再造⽽成的布料。参观者可⾃由触摸及感受纱线的多元变化,并认识传统⼯艺在解决环保问题上的潜⼒。
· 针织⽅法:展览将介绍 12 种常⾒的针织⽅式,配以实物样板,让参观者可亲⼿触摸展品,感受每种针织衫织法的结构与质感,欣赏针织⼯艺的美。
· 针织图案设计:参观者可化⾝成为设计师,透过此互动体验发挥创意,亲⼿砌出针织图样,揭开设计过程的神秘⾯纱,从⾃由探索中体验创作的乐趣。
设计承载:社区艺术与⼿⼯精品
《城市絮语 – 针织印象》是⼀场全⺠参与的展览。除欣赏展品外,参观者亦可亲⾃投入共同创作,在现场运⽤针织铁线,塑造属于⾃⼰的窗花样式,并构筑⼀幅⼤型嘉顿ft针织画,让市⺠及旅客⼀同感受香港建筑的独特魅⼒。
场内特设期间限定商店,让各位参观者将这份体验带回家。展览伙拍由本地年轻设计师创立的针织品牌 hoopla,将香港怀旧元素以新颖⽅式呈现,店内精选多款针织商品,包括针织袋、⽑衣及⽑毯等家品,每件作品均揉合传统针织⼯艺与潮流设计。